close

聽著陳綺貞的"陳綺貞最新創作集"、玩著連環新接龍,好像有點回到以前在高雄的日子。雖然需要培養一些情緒才能開始寫這一篇,雖然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例如亂倒垃圾或是還是不該那麼快相信別人的問題。還滿困擾的,但還好還可以寫下去。畢竟無論如何,不寫才是我的損失、管他有沒有人看。

2008年的今天我剛考完論文口試

寫完這一句,有一種鬆了一口氣的感覺。從凌晨開始、手機鬧鈴的提醒、下午坐在電腦前弄半天、現在終於開始寫的狀況,無一不是希望自己能夠鋪陳出來今天是什麼日子!可是好似張惠菁在"給冥王星"一書裡提到的寫是需要時間點的,如果不成熟的話怎麼樣也寫不出來。
而這一天的確有這樣的折磨感

不僅是為了要寫一篇,事實上我也還想寫寫關於在高雄一個人住的日子。可是如果要寫五年多的日子,我真的是一片空白、只記得最後半年的日子。或許是因為那半年裡我實際為了一個目標卻又不存在的活著、沒有去記數日子該怎麼流逝,又或者是流逝的方式早已註寫好了!一步又一步的往前走去,然後就來到一月二十三日,閉著眼睛報告的我的聲線(媽呀~我現在正在聽呢!指導的批判好嚴厲阿!不科學的我把自己放進去,即便過了兩年再聽、還是很受傷耶!)

好難說的感覺阿,第一個想法是可以的話真希望自己可以再次回到現場、當一個旁觀者聽老師們的講評。邊聽邊覺得我的確在論文裡投擲自己的情緒太多,當時的我跌跌撞撞的不知要怎麼完成我的論文。除了準備休學、重新找指導之外,最關鍵的是我不知該怎麼延續、表達"文化工業"對我帶來的衝擊感。為什麼是"文化工業"呢?~從小對於社會、人際關係總是不太理解、無法接受的我,在看了"傷心咖啡店之歌"後有了第一層的救贖感;可是我們不可能像海安或是馬蒂說走就走,"燕子"帶來另一層的自我明白與前進的力量。我其實並沒有認真消化或是中立的看待阿多諾的"文化工業",我投擲了太多自我情緒去對應。但就像指導說的,身為一個研究者該是去思考兩者之間的相關性、或是明確的整理出差異性,過度的投擲自我情緒是會使得研究變的低俗(這我說的啦~他只說前面的)

文化工業帶出的"人",是我非常有興趣的。又或者是"每個人"所處的狀態既相似卻帶有自我的脫軌感,所以當時的我才想選卡夫卡來帶出"人的狀況",人本身異化的精神狀態
而這可能不是用繪畫、音樂、裝置藝術能表現出來的,對我來說必須採用字句描繪的方式記錄下來才能感受之。這當然也是因為我本身對於文字有一定的強烈感受性,認真評論自己的論文其實是很膚淺的,但是確有表達出某個什麼。現在想;如果大量的描繪人本身的情緒、精神狀況的論文,會有其參考價值嗎?~但是也就是那晃動感帶出人在當時甚或現在所不願屈就的部分。是阿!如果真的認真的把自己拉開、不投入自我情緒,這樣的論文到底會某種程度的斷頭吧!就現在的解讀是因為那已深入到個人性裡,很難拋擲的如杜象的"馬桶"藝術品的漠然(但事實上那帶來更激烈的衝撞)
在文化工業裡要翻轉是不難的,但要反轉卻要小心

也因為研究這樣的主題,讓我到了現在都還是很遠的看待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很多時候都像是陌生人,不斷的亂拉周遭的人們亂問"為什麼?~"事實上,有時候是害怕自己的答案不夠漂亮、需要先問問他人的說法讓自己安心。有時候是真的在當下弄不懂,即便詢問他人、很多時候還是覺得自己面前有很多銅牆鐵壁等著自己不要命的去撞。跳開對於博士班盲目的熱愛,我還沒找到自己的語言去闡述我所關心的議題。甚至有點疲軟的覺得這樣的主題有點沒新意了,或是該用別的角度去思考、了解。左派跟右派之所以成立的原因是因為相互陪伴、不害怕沒有人可以攻擊,所以我得繼續在社會裡打滾。在完整的同一性裡被同化、扭曲、幻化都好,但唯一必須的是要演繹出自己的態度。

裡面還有好多可以反省;只是現在有點滿了,需要消化自己反省出來的東西。很高興在不斷忙碌的近半年生活裡,又或是這兩個月裡。我終於有機會在不是星期天的下午坐在電腦前面如在高雄生活一般的無所事事卻又把自己不斷往前推。不擔心自己失去那樣的能力,但時間的確開始明顯的緊迫。必須要再學習在快速轉動的過程裡能更快的抓到自己並表達出來,如此搶得先機才能不被吞沒。


1.23不只是自由日,更是我開始向下挖掘人生的開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mi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